欢迎光临本店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分类 > 网店帮助分类 > 新手上路 > LXPP双壁波纹管施工安装规范
LXPP双壁波纹管施工安装规范
福建建设材料网 / 2019-03-14

 

1管件

 

1.1一般规定

1.1.1  管材、套筒、橡胶圈等材料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质量检验部门的产品合格证和产品性能说明书,并应表明产品规格和生产日期。

1.1.2  套筒U型承插式接口密封橡胶圈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制成,邵氏硬度为45-55MPa,由管道生产厂按规格配套供应。

1.1.3 管材的长度可按现场需要定长生产。

2.2  管材质量

2.2.1  管材颜色要求外绿内白外观一致,内壁光滑,管身不得有裂缝,管口不得有破损、裂口、变形等缺陷。

2.2.2  管材端面应平整,与管中心轴线垂直,轴向不得有明显的弯曲出现。

2.2.3  管材耐压强度及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2.4  管道接口用橡胶圈性能、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橡胶圈外观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卷皱、破损、重皮和接缝现象。

2.2.5 套筒应内壁光滑,不得有裂缝,不得有破损、裂口、变形等缺陷。2.3  装卸、运输和堆放

2.3.1  管材、管件在装卸、运输和堆放时应避免撞击,严禁抛摔。

2.3.2  管材成批运输时,排列整齐,并应捆扎稳固。

2.3.3  短距离搬运,不得在坚硬不平地面和碎石面层上拖动或滚动。

2.3.4  管材堆放场地应地面平整,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直管部分应有木垫块,垫块宽度应不小于200mm,间距不大于1500mm。堆放时管材整齐排列,并应捆扎稳妥。

2.3.5  管材堆放中应避免日光曝晒,并保持管间通风。

2.3.6  橡胶圈应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库房内,堆放整齐不得受到扭曲损伤。

2.3  装卸、运输和堆放

2.3.1  管材、管件在装卸、运输和堆放时应避免撞击,严禁抛摔。

2.3.2  管材成批运输时,排列整齐,并应捆扎稳固。

2.3.3  短距离搬运,不得在坚硬不平地面和碎石面层上拖动或滚动。

2.3.4  管材堆放场地应地面平整,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直管部分应有木垫块,垫块宽度应不小于200mm,间距不大于1500mm。堆放时管材整齐排列,并应捆扎稳妥。

2.3.5  管材堆放中应避免日光曝晒,并保持管间通风。

2.3.6  橡胶圈应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库房内,堆放整齐不得受到扭曲损伤。

 

2沟槽

 

2.1一般规定

2.1.1  沟槽断面形式分为直壁沟槽、开放开挖沟槽和放坡与直壁相结合的复合沟槽三种类型。应根据施工现场环境、槽深、地下水位高低、土质情况、施工设备及季节影响因素选定。

2.1.2  槽底宽度应根据管道敷设、管两侧回填夯实及沟槽的排水要求确定,一般情况槽底最小宽度可参照下表规定。

槽底最小宽度表

管径De(mm)

槽底宽度B(mm)

150<De≤300

≥De+400

450≤De≤800

≥De+600

 

2.2  沟槽开挖

2.2.1  沟槽开挖时,应保证沟槽两侧土体稳定,以确保“管-土共同作用”条件。

2.2.2  沟槽开挖时,应严格控制槽底高程,不得超挖或扰动基面。

2.2.3  沟槽开挖时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槽底受水浸泡。

 

 

3管道基础

 

3.1  管道基础采用垫层基础,其厚度应按设计要求。一般土质较好地段,槽底只需铺一层砂垫层,其厚度为0.1m,对软土地基或槽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可采用150mm厚、颗粒尺寸为5-40mm的碎石或砾石砂铺筑,其上用50mm厚黄砂(中粗)垫层整平,基础宽度与槽底同宽。

3.2  基础应夯实紧密,表面平整。管道基础的接口部位应予留凹槽以便接口操作。接口完成后,随即有相同材料填筑密实。

 

 

4管道安装

 

4.1  管道安装

4.1.1  待用的管材应按产品标准逐支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标准不得使用,并应做好记号,另行处理。

4.1.2  管材现场应由人工搬运,搬运时应轻抬轻放。

4.1.3  下管前,凡规定须进行管道变形检测的断面的管材,应预先量出该断面管道的实际直径,并做出记号。

4.1.4  下管可用人工或起重机吊装进行。人工下管时,由地面人员将管材传递给沟槽内施工人员;对放坡开挖的沟槽也可用非金属绳索系住管身两端,保持管身平衡均匀溜放至沟槽内,严禁将管材由槽顶边滚入槽内;起重机下管吊装时,应用非金属绳索扣系住,不得串心吊装。

4.2  套筒U橡胶圈接口

4.2.1  接口前,应先检查橡胶圈是否配套完好,橡胶圈安放在第一个波纹和第二波峰间的位置,确认好插口的插入深度并在管上做好记号。

4.2.2  接口时,先将承口的内壁清理干净,并在套筒的内壁及橡胶圈上涂润滑剂(首选肥皂水),然后将套筒口端面的中心轴线对齐。

4.2.3  接口方法按下述程序进行:管道可由两台0.5吨的手扳葫芦将管材拉动就位,接口合拢时,管材两侧的手扳葫芦应同步拉动,使橡胶密封圈正确就位,不扭曲、不脱落。

4.2.4  为防接口合拢时已排设管道轴线位置移动,需采用稳管措施。具体方法可在编织袋内灌满黄砂,封口后压在已排设管道的顶部,其数量使管径大小而异。管道接口后,应复核管道的高程和轴线使其符合要求。

4.2.5  雨季施工应采取防止管材漂浮措施。可先回填到管顶以上一倍管以上的高度。管安装完毕尚未回土时,一旦遭到水泡,应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发现位移、漂浮、拔口现象,应返工处理。

4.3  管道修补

管道敷设后,受意外因素发生局部损坏,应将损坏部位切除,再用套筒、胶圈和管直接修复即可。

 

 

 

5管道与检查井衔接

 

5.1  管道与检查井的衔接,宜采用柔性接口,也可采用承插管件连接,视具体情况由设计确定。

5.2  当管道与检查井采用砖砌或混凝土直接浇制衔接时,可采用中介层作法。其时在管道与检查井相连部位预先用与管材相同的塑料粘合剂、粗砂做成中介层,然后用水泥砂浆砌入检查井的井壁内。

中介层的做法:先用毛刷或棉纱将管壁的外表面清理干净,然后均匀地涂一层塑料粘合剂,紧接着在上面撒一层干燥的粗砂,固化10-20分钟,即成表面粗糙的中介层。中介层的长度与检查井厚度相同。

5.3  管道位于软土地基或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时,与检查井宜采用短管连接。即在直接与检查井连接的管段长度宜采用0.5m,后面再连接不大于2.0m的短管,以下再与整根管连接。

5.4  检查井底板基础,应与管道基础垫层平缓顺接。

 

 

6回填

 

6.1  一般规定

6.1.1  管道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回填至管顶以上一倍管径高度。

6.1.2  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7m范围内,必须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机回填。

6.1.3  管顶0.7m以上部位的回填,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回填,夯实或碾压。

6.1.4  回填前应排出沟槽积水。不得回填淤泥、有机质土及冻土。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砖及其他杂带有硬棱角的大块物体。

6.1.5  回填时应分层对称进行,每层回填高度不大于0.2m,以确保管道及检查井不产生位移。

6.2  回填材料及回填要求

6.2.1  从管底到管顶以上0.4m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可采用碎石屑、粒径小于40mm的沙砾、中粗黄砂、粉煤灰或开挖出来的易于夯实的良质土。

6.2.2  设计管基支承角2α范围内必须用中粗砂填充密实。

6.2.3  管道位于车行道下,铺设后即修筑路面或管道位于软土地层以及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时,沟槽回填应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后,再用中粗砂或石屑分层回填至管顶以上0.4m,在往上可回填良质土。

6.2.4  回填土的压实度详见下表。管顶0.4m以上若修建道路则按道路规范要求执行。

 

 

沟槽回填土压实度要求

 

 

槽内部分

最佳压实度%

回填土质

超挖部分

≥95

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于40mm

管道基础

管底以下

≥90

中砂、粗砂、软土地基按6.3.1规定

管底腋角2α范围

≥95

中砂、粗砂

管两侧

≥95

中砂、粗砂、碎石屑、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沙砾或符合要求的原状土

管顶以上0.4m

管顶两侧

≥90

管顶部位

≥80

管顶以上0.4m

按地面或道路要求但不得<80

原土回填

 

 

7变形控制和检测

 

7.1  埋地塑料管材应通过管区回填材料的选择、填筑和压实等控制手段,使管—土共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以减少埋地塑料管道的变形量。

7.2  要充分利用管道胸腔部分回填压实过程中出现的管道竖向反向变形,来抵消一部分由于管道上部静荷载和活荷载作用引起的管道竖向变形,使管道周围回填土具有较大的密实度和对管道的支承反力。

7.3  管道安装覆土到设计标高后即应对管道变形进行检测。

7.4  管道变形可采用以下方法检测:

      1. 人不能进入管内的塑料管可采用圆度板管内拖拉法进行检测;

      2. 人能进入管内的塑料管可直接进入管内检测其实际变形值。

7.5  埋地塑料管道在外荷载作用下,管径竖向直径变形率应小于管材的允许直径变形率。管材的允许直径变形率不得大于5%。

管材的直径变形率及允许直径变形率按下式计算:

   ε﹦ΔD/D0×100%

   [ε]﹦ε0/K

式中: ε——

   ΔD ——管道在组合荷载作用下管径的竖向直径变形量(mm)

    D0 ——管材的计算直径(管壁截面中心轴的直径)(mm)

    [ε] ——允许直径变形率

    ε0 ——管材的弹性直径变形率(%),由压扁试验决定

     K——安全系数,一般可取1.5

 

 

 

8管道安装流程照片

 

 

 

 

 

 

 

 

 

 

 

新手上路
LXPP双壁波纹管施工安装规范(...
LXPP双壁波纹管施工安装规范
会员中心
我的收藏
我的订单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